面對房市搶購熱潮,政府近期端出「健全房地產市場方案」報告,並提出短中長因應方案,包含預售屋與紅單炒作下手、選擇性信用管制、提高囤房稅率等,專家坦言,手段過於溫和,雷聲大、雨點小,無法達到抑制作用,「投資客觀望一下又回頭繼續買,反倒每次都是嚇跑自住客」。
正心不動產估價師聯合事務所市場研究室經理陳孟筠表示,回顧政府歷次打房所採取的手段,包含禁建、緊縮融資、空地限期興建、追查資金來源等,讓房地產走入了谷底期,所以政府打房手段相對謹慎,就怕房市波動幅度太大,連帶影響銀行的逾放比率攀升,這也是為什麼無法祭出「鐵腕」、手段偏溫和,自然無法達到抑制作用。
雖說各階段打房的時空背景皆有所不同,不應該僅用「換湯不換藥」的手段就想抑制房價,沒有從源頭「土地」去改善問題,後續只會重覆上演同樣的戲碼,陳孟筠認為,實務上來說,房市政策常常只見半套,以實價登錄為例,預售屋未揭露,成屋揭露的基準則不一,造成部分交易資訊被隱匿,且登錄的資料也未再次核實,常現明顯錯誤資訊,對於導正房市也是阻力之一。
全球居不動產情報室總監陳炳辰指出,政府應適度遏止炒作,但不可過於干預房市,否則將影響市場自由機制的發展,而且觀察每次政府喊話打房成效,雖然短暫造成市場買氣消退、投資客觀望,但鋒頭一過,投資買盤復甦最快,最後嚇跑的都是自住客,房價也一年年上漲。
台中民眾陳小姐認為,政府每次打房就會有所期待,但往往效果不大,畢竟要跟市場「對作」通常都沒用,但是覺得政府能多專注在「資訊透明」、「預售合約是否違規」,不然一般自住客要買房常常都會被建商牽著鼻子走。
(記者/王鈞生)